2012-11-06 00:51:30
今年廣交會參會人數和成交額的雙雙下滑,也意味著至少到明年,中國的整體外貿形勢都面臨著很大的不確定,要完成全年增長10%的目標基本不可能。
馬光遠(經濟學家)
事實上,在國際金融危機的蔓延以及歐債危機的持續(xù)發(fā)酵的影響下,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外貿的整體狀況并不樂觀。
有人認為,現在的廣交會,已經不能成為中國外貿的風向標,但事實上,無論是參會的人數及來源,訂單的分布,廣交會總體上仍然是判斷我國外貿形勢的最好的溫度計。拿成交額來說,今年前三季度,受歐債危機的影響,中國和歐盟的雙邊貿易總值4109.9億美元,下降2.7%。但中美雙邊貿易總值為3554.2億美元,增長9.1%。美國重新取代歐盟成為中國的第一出口大國。而在9月份中國出口值創(chuàng)下單月最高歷史紀錄的情況下,中國對歐盟的出口增速則仍為負值,為-10.7%,盡管好于8月份的-12.7%,但對歐盟出口下滑的態(tài)勢依然明顯,這和歐債危機本身的影響有著直接的關系。而本次廣交會,對歐盟的成交下降了10.5%,和今年前三季度的雙邊貿易的趨勢是基本吻合的。盡管對東盟、中東、金磚四國等新興市場的成交同比也分別下降了7.9%、5.7%、0.7%,但降幅遠遠小于對歐盟成交的降幅。
今年廣交會參會人數和成交額的雙雙下滑,也意味著至少到明年,中國的整體外貿形勢都面臨著很大的不確定,要完成全年增長10%的目標基本不可能。
首先,在發(fā)達國家中,目前美國的形勢最好,三季度增長在2%以上,而失業(yè)率首次掉到8%以下,但要期待美國的消費仍然維持在70%以上的比例也是不現實的,美國在努力恢復增長的同時,也在調整結構和轉變發(fā)展模式,改變借債消費和過度消費的弊病。盡管美國取代歐盟再次成為中國第一出口大國,但要維持以前的出口增長量,無論是長期,還是短期,都基本不可能。
其次,歐盟因為歐債危機迄今沒有拿出真正的解決方案,危險的警報仍然沒有解除。歐盟要想從歐債危機的大泥潭走出來,最樂觀的估計需要三年左右的時間,這意味著,曾經作為中國第一出口目的地的歐盟不可能為中國出口的增長貢獻太多。
第三,過去10余年,中國受益于加入世貿組織的“入世紅利”,從2002年到2011年的10年間,我國進出口貿易額從6207.7億美元增至36418.6億美元,年均增長21.7%,較同期全球貿易額年均約9%的增速高出1倍多,自2009年起中國已連續(xù)三年穩(wěn)居全球對外貿易第二大國的位置。以今年的外貿目標為例,如果要完成10%的目標,這意味著第四季度廣東一個省都要達到近2900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達209%,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基于此,筆者認為,本屆廣交會折射出的是中國經濟轉型的迫切。自2004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中國經濟必須從依靠投資和出口轉向依靠內需的重大決策以來,擺脫對高投資和出口的過度依賴,提高消費在總產出中的比重以來,無論是政策層面,還是學界,都將之作為中國經濟轉型的一項重要內容。隨著經濟發(fā)展達到中等收入水平,國內需求通常會成為增長的重要發(fā)動機,對于中國這樣的大國尤其如此。這是改變中國經濟“不穩(wěn)定、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xù)”的基本國策。
2008年以來的金融危機,既給了中國再次修正經濟增長動力的機會,同時,也使得這種迫切性隨著金融危機的深度蔓延和歐債危機的發(fā)酵而咄咄逼人。今年前三季度出口對GDP的貢獻率是-5.5%,下拉GDP高達0.4個百分點,而廣交會的成交下降也意味著這種態(tài)勢將會持續(xù)。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應該更加積極主動地貫徹 “內需驅動”的基本策略,在遏制外貿快速下滑的同時,推動中國企業(yè)轉變思路,主動轉向國內市場,而不是將未來的希望寄托在不確定的國際市場上。
“訂悅2013”—— 《每日經濟新聞》大征訂活動,訂報有禮。http://www.japandaiwa.com/corp/2013dingyue/index.html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