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 2013-12-27 09:12:34
⊙見習記者王寧○編輯梁偉
民族證券“2014年度投資策略報告”會議26日在京舉行,主題為“大時代與新規(guī)則”。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所長吳曉求在該策略會上表示,目前中國金融市場體系存在一些缺陷,主要原因在于壟斷性程度較高,市場化程度薄弱,金融效率相對較低;壟斷性表現特征主要是準入壟斷、價格管制和市場封閉。壟斷帶來的最終結果將是市場競爭力不夠充分,超額利潤明顯,客戶對金融服務滿意度較低。
吳曉求表示,中國金融市場結構彈性較低,會導致市場吸收平滑風險的能力薄弱,現代金融的核心功能是市場能夠配置風險。市場要建立風險流量化機制,核心將是資產證券化和以此為基礎發(fā)展起來的資本市場,而風險流量化機制是金融結構富有彈性的前提,無論是從資本市場發(fā)展的現狀,還是從金融資產的證券化來看,中國金融結構都是相當剛性的。
吳曉求認為,現階段中國金融市場開放度不夠,國際化程度較低。開放度較低的標志:一是人民幣還不是可自由交易的貨幣,二是除了QFII之外的外國投資者進入中國資本市場投資還存在制度性障礙。而國際化程度低的標志是外國(境外)投資者在中國資本市場投資比例低,外國(外資)企業(yè)不能到中國資本市場上市,和人民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缺乏應有的影響力。
吳曉求表示,中國金融市場改革之“寬度”的核心在于,以大力發(fā)展資本市場為重點,推進金融市場結構調整。從股票市場來看,需要從三方面進行改革:一是修改《證券法》,二是修改資本市場一系列制度和規(guī)則,三是嚴厲打擊違規(guī)違法行為,提高市場透明度。從債券市場來看,需要從發(fā)行審批體制和統(tǒng)一市場、消除分割開始改革,真正成為投資者財富組合的機制。“中國金融市場距離真正意義上的資本市場發(fā)展要求還有很大差距。”
吳曉求表示,中國金融市場改革之“長度”的核心在于,以人民幣國際化為戰(zhàn)略目標,以擴大開放為重點;主要內容包括:一是推進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改革,加快人民幣國際化步伐;二是提高外國(境外)投資者在中國資本市場的投資比例;三是實現外國(外商)企業(yè)在中國境內上市,將中國資本市場建設成新世紀的國際金融中心。人民幣國際化是中國金融改革中最具戰(zhàn)略意義的舉措,也是金融領域中最重大的改革。
此外,中國金融市場改革之“深度”的核心在于,打破行業(yè)壟斷,促進市場適度競爭,提高金融效率。其中,互聯網金融是“深度”改革的核心內容和重要節(jié)點。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