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 2015-08-19 23:29:13
【轉型論衡】
成立政府投資公司不難,甚至依葫蘆畫瓢地學習淡馬錫的治理結構也不難,難在模式的有效性上。
最近,有關國企改革頂層設計即將出臺再次成為輿論焦點。當前流傳最多的猜測是,我國將以新加坡淡馬錫模式為藍本對國企進行改革,于是對淡馬錫模式的關注再次升溫。
所謂淡馬錫模式,就是政府——淡馬錫——企業(yè)的三級監(jiān)管體制。淡馬錫是一家以市場化方式運營的政府投資公司,而淡馬錫模式的核心在于政府、國資運作平臺、企業(yè)的三層架構,政府控制國有資本,但不直接管理企業(yè),三層架構給企業(yè)空間、給政府控制力,同時在微觀運作中尊重市場規(guī)律。
事實上,我國對淡馬錫模式的討論早已不是什么新鮮話題。早在2013年,十八屆三中全會就將“發(fā)展混合所有制”和“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定位國企改革的重頭戲。對于發(fā)展混合所有制,市場比較統(tǒng)一的觀點是借鑒和學習新加坡的淡馬錫模式。
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F(xiàn)階段國企改革怎樣使用淡馬錫模式還需試驗,淡馬錫模式的三大重點是政企分開、盈利驅動和董事會制度,而在中國國企改革將遵循中國國情與特色,同樣的模式,有著不同的落腳點。
本輪國企改革中,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實現(xiàn)從資產管理到資本管理一直是被反復強調的核心重點之一。與其它改革方向相比,由“管資產”到“管資本”無疑是最有可能給國有企業(yè)帶來真正變化的改革方式,也是淡馬錫模式的基礎。
改組國資投資公司、運營公司是淡馬錫模式在中國的具體應用方式。2014年7月15日,國資委就宣布了國家開發(fā)投資公司、中糧集團有限公司開展改組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的試點。這些試點正在試圖理順中國下一步國資國企改革中避不開的難題,比如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與國資委之間的關系如何確定等一些中國國情特有的問題。也是中國國資國企改革必須啃下來的硬骨頭。
可以肯定,淡馬錫模式確實是一種很實用的國資國企改革方式,但其基礎則是政企分開。離開這個前提,淡馬錫模式同樣不能成功。然后才能有盈利驅動和董事會制度,而這兩點的關鍵層面:一是它依靠產權紐帶管理國有企業(yè);二是完全市場化,不搞特殊化,這兩點都是以政企分開為基礎。
應當說,只有實實在在的市場化,產權才能夠成為確定的事情,混改的國企才能獲得社會資本的參與熱情。建立在產權之上的委托-代理鏈條, 才會促使國企董事會和管理層進入各自的角色,而不是董事長像官員,總經理像董事長。國企董事會才能具有選聘和任命經營層的權力,董事會才不能繼續(xù)當擺設。
改革原本就是一條前人沒有走過的路,沒有現(xiàn)成的模式可以套用。其實,成立政府投資公司不難,甚至依葫蘆畫瓢地學習淡馬錫的治理結構也不難,難在模式的有效性上。這并不是模式本身存在問題,而是忽略個體差異,解決掉個體差異問題,才是中國國企改革的真問題,也只有這樣,改革才能取得成功。
注:凡注明為其他媒體來源,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并不代表本網和APP贊同其觀點。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