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2-22 01:14:12
雖然在理論上講,只要一個住房市場的房價能保持上漲,市場的所有問題及風險都會被掩蓋起來,但是從來就沒有只漲不跌的市場。如果房價下跌,樓市當前所隱藏的問題全部會暴露出來。
每經編輯 易憲容
◎易憲容
2月19日,陷入兌付風波中的鑫琦資產以董事長賈喚琦的名義發(fā)布致客戶公開信,承認出現(xiàn)兌付危機。根據(jù)調查,鑫琦資產在上海涉案金額達19億元,牽涉約2000名投資人。
鑫琦資產與此前純粹依靠欺騙的e租寶有所不同,它是一家投資公司,主要是把房地產項目收益權打包成理財產品出售給投資者。在公司收到投資者的錢之后,再把這些錢給了鄭州、秦皇島和海南的開發(fā)商,并以公司名義將開發(fā)商的房子買下來。
鑫琦資產進入這些房地產項目投資有兩個前提:一是買房的價格要低,據(jù)說曾經半價左右拿到房子;第二是開發(fā)商承諾一年以后回購,其回報一般都在20%以上,而鑫琦可以借此作為收益,拿出13%左右返還給客戶。
從流向來看,鑫琦資產的資金鏈條十分清楚——房地產開發(fā)商先把房子賣出或押給鑫琦資產,然后拿到購房款,房地產維持資金鏈條不斷,投資者拿到了每年13%的利息收入,而鑫琦資產差不多也能空手套7%左右的價差。為了讓這條資產鏈不出問題,鑫琦資產把房子攥到了自己手里。這個投資項目看起來很完美,只要房價在上漲,所有的問題及風險就不會發(fā)生。但是這個假設是不確定的。
如果房價不繼續(xù)上漲,房地產開發(fā)商就不能用錢回購,上述整個鏈條也將難以有效轉動,投資者的錢也就不能完全兌付。鑫琦資產曾想用房子抵債,但投資者不同意,他們不想要變現(xiàn)困難的房子,只想安全收回自己的投資。
目前,不少城市的房地產市場都出現(xiàn)了類似的情況,即房價上漲背后都有各種資產管理公司或投機者的身影。這種漲價并不是完全由住房的供求關系產生的。
比如,2015年一線城市房價越炒越高,個別項目炒到每平方米30萬元還聲稱會繼續(xù)上漲。試想一下,北京4環(huán)以內的房價已經超過每平方米5萬元,如果一套住房為100平方米,其總市值就達到500萬元。以北京的大學教授的工資計算,得花30~40年的時間才有能力購買,一般北京居民早就難以問津。
從上面的鏈條可以看出,只要房價在上漲,房地產開發(fā)商就能夠制造出一個又一個住房銷售的日光盤,并制造輿論說住房市場是如何供不應求,誘導更多的投機者進入市場,然后一輪又一輪地把房價推高。
可以說,這種炒作方式已經成了中國房地產行業(yè)的最大毒瘤,把原本健康的市場逐漸拖得病入膏肓。
以當前的房地產市場而論,中央正在想方設法出臺一系列政策鼓勵住房去庫存,比如降低住房的首付比例、降低住房交易稅費等,這場房地產去庫存的戰(zhàn)役對有意購買商品房自住的剛需 一族來說,當然是惠民的、有益的。
但在另一方面,假如不參照一線城市及部分核心二線城市本已嚴重偏高的房價,假如對住房消費與住房投資不通過稅收政策進行嚴格的區(qū)分,那么上述政策在客觀上也會變相地助長投機者進入房地產市場炒作。在這種情況下,以住房項目為標的的資產管理公司也會應運而生。
雖然在理論上講,只要一個住房市場的房價能保持上漲,市場的所有問題及風險都會被掩蓋起來,但是從來就沒有只漲不跌的市場。如果房價下跌,樓市當前所隱藏的問題全部會暴露出來。鑫琦資產的兌付危機,或許正表明當前房地產市場所面臨的問題比觀察到的要更嚴重。
對此,當前各級政府在推出各種購房優(yōu)惠政策的同時,一定要力求通過稅收等方式對住房消費與住房投資加以嚴格區(qū)分,而且要極力避免對房地產市場過度加杠桿,否則各類投機炒作將不斷累積房地產市場的風險,投資者對此必須要有清醒的認識。
(作者為青島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