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5-06 07:36:00
近期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破4”的消息傳得沸沸揚揚,并且有消息稱收益將進一步下跌,現(xiàn)在3年期國債的收益也在4%以下了。固定收益產品怎么了?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下,自己是不是也該轉變觀念、降低預期收益?理財不二牛(微信號:buerniu5188)通過實地走訪、親身肉測,希望能給大家提供真正有意義的參考。
每經編輯 李蕾
不論你有沒有做好心理建設,理財收益率下滑已經成為大勢所趨,被稱為“最后的避風港”的國債也下調收益率,則進一步佐證了這一點。
近日,財政部網站公布,年內第三批國債將于5月10日開售。但本輪國債收益率將會下調,3年期國債利率由4%下調至3.9%,正式跌破4%大關。5年期國債利率也由4.42%下調至4.32%。
近期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破4”的消息傳得沸沸揚揚,并且有消息稱收益將進一步下跌,現(xiàn)在3年期國債的收益也在4%以下了。固定收益產品怎么了?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下,自己是不是也該轉變觀念、降低預期收益?理財不二牛(微信號:buerniu5188)通過實地走訪、親身肉測,希望能給大家提供真正有意義的參考。
銀行理財:收益或繼續(xù)下跌
劉維(化名)是一個普通白領,幾年來她一直堅持著比較單一的投資方式——購買銀行理財產品,對于銀行理財?shù)氖找孀兓兄猩砀惺堋?/p>
“去年底之前,在某商業(yè)銀行買35天的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就能達到4.65%,現(xiàn)在買100天左右的都達不到這個水平,還搶不到。”談到個中改變,劉維十分感慨。
更讓她郁悶的是,本來還盼著“五一”小長假期間,各大銀行能像往年一樣推出收益更高的節(jié)日專屬理財產品,但今年的理財市場卻“格外冷”,幾乎很難看到此類產品。
理財不二牛走訪了成都市內多家銀行網點,發(fā)現(xiàn)情況確實如劉維所說。某大型國有銀行節(jié)前推出的182天、預期收益僅有3.1%的保本類產品受到熱捧,目前已經沒有額度。而另一家商業(yè)銀行的98天、預期收益4.6%的非保本浮動產品竟然成了該行節(jié)日期間的明星產品,客戶經理告訴理財不二牛“很多人可能都是守著電腦等著買,凌晨開售,當天放出來的10分鐘之內就搶光了”。
綜觀目前國有四大行的理財產品,保本型產品的收益普遍在3%左右,非保本型則在4%~4.5%浮動,收益5%以上的理財產品屈指可數(shù)。
根據銀率網的統(tǒng)計,4月份銀行理財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已經從月初的4.05%下跌至月底的3.93%了。多位銀行內部人士也向理財不二牛(微信號:buerniu5188)表示,收益還會繼續(xù)下滑,降到哪個位置不好說,現(xiàn)在遇到4%以上收益的產品就應該“且買且珍惜”了。某股份制銀行的客戶經理甚至建議理財不二牛“還是買國債吧,至少還能提前鎖定4%左右的收益”。
而隨著3年期國債收益的降低,這一“良心”建議也成了明日黃花。
多重因素作用下,“3時代”全面來臨
要了解這些有明確預期收益的理財產品收益下滑的原因,就繞不開其產品的構成和投向。
國債利率下跌的原因其實不難理解。一般來說,公債利率以銀行利率為基準,收益通常與存款利率掛鉤。隨著央行的4次降息,目前存款利率已經非常低了,一年期只有1.5%,國債收益下調似乎也是順理成章。
與之相類似的是去年6月正式推出的大額存單。所謂大額存單(Certificatesofdeposit,CD),是指由銀行業(yè)存款類金融機構面向個人、非金融企業(yè)、機關團體等發(fā)行的一種大額存款憑證。與一般存單不同,大額存單在到期之前可以轉讓。
由于大額存單比同期限定期存款有更高的利率,此前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在3%以上時,大額存單還是很受投資者歡迎。隨著利率降低,目前市面上的大額存單收益普遍僅有2%左右,牛妹在現(xiàn)場看到銷售也相當冷清。
再來說說銀行理財產品。
在某股份制銀行的產品說明書上,牛妹看到其是這樣公布投資品種和配置比例的:銀行存款0~50%,債券逆回購、資金拆借0~90%,債券資產、資產管理計劃和信托計劃等10%~100%。相比公募基金的透明,銀行理財產品在投資方向的公布上則模糊了許多,可操作區(qū)間那是相當大。
一位國有銀行資管人士告訴牛妹,由于收益相對更高,所以企業(yè)債、信用債在銀行理財產品的構成中非常重要,大概會占到30%~50%。而近期違約債券頗多,不排除有銀行調整了投資標的,投向風險更低但收益也更低的品種,這也對理財產品的收益有一些影響。
普益標準研究員匡宸郗對牛妹(微信號:buerniu5188)總結道:從資金端來看,隨著利率市場化的初見成效,加之央行不斷降準,持續(xù)地向市場注入流動性;從資產端來看,經濟下行,風險不斷暴露,優(yōu)質資產成為稀缺資源。因此,在資金端的供給大于資產端融資需求的背景下,收益繼續(xù)下降是市場運行的大概率事件。
綜上所述,固定收益類的理財產品或將全面邁入“3時代”。
是時候轉變觀念了!
4月份國債發(fā)行的時候,現(xiàn)場如同搶購春運火車票的火爆仍歷歷在目,不知本月10日是否能延續(xù)這樣的光景。但可以肯定的是,銀行理財產品動輒收益在5%以上的“好時光”是一去不復返了。
有業(yè)內人士告訴牛妹,國債“破4”,也意味著國內無風險收益率將全線走低:“投資者是時候轉變自己的觀念了。”
牛妹以為,這個轉變主要涉及兩點。首先,“3時代”來臨,市面上常見的穩(wěn)健型理財收益在4%以下或許將成為今后常態(tài),預期要合理。其次,風險和收益成正比,既然固定收益類產品收益率在4%以上的難覓蹤影,想要獲得更高的收益必定需要承擔更大的風險。
以銀行理財產品為例,雖然過去“非保本浮動型”產品也宣稱不保本,但目前還沒有內資行發(fā)行的理財產品出現(xiàn)過虧損,因此基本上都是剛性兌付的。
而在采訪中理財不二牛不只一次聽到,銀行理財“剛性兌付”正被逐步打破。目前銀行正在嘗試一些新型理財產品,“凈值型產品”就是其中一種。
簡單地說,凈值型產品就類似于基金,可以像債券基金一樣完全用市值法估值,也可以用7日年化收益率估值。銀行可以適度加大投資權益類資產的比重,從而提高收益。風險承受能力較高的投資者,當然可以選擇這種收益更高的新產品。相應地,風格更為穩(wěn)健的投資者還是應以保本型產品為主。
匡宸郗也對理財不二牛表示,以P2P、信托產品的收益率來要求銀行理財這類產品,顯然是不切實際也缺乏理性的,兩者的風險等級完全不匹配,“投資者應該降低預期了”。
歡迎加入理財不二牛QQ交流群(群號:536986437)
轉載請注明:本文轉自理財不二牛,請關注微信號buerniu5188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