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12-20 00:48:38
近年來,自行車逐漸淪為邊緣化交通工具,自行車制造業(yè)也隨之低迷。不過,隨著今年下半年共享單車在國內各大城市的興起,自行車行業(yè)似乎重現曙光。與此同時,共享單車概念股在二級市場亦受到資金追捧,表現搶眼。那么,自行車制造業(yè)是否迎來了“春天”呢?
每經編輯 每經實習記者 蔡鼎 每經記者 曾劍 每經編輯 謝欣
每經實習記者 蔡鼎 每經記者 曾劍 每經編輯 謝欣
近年來,隨著城市公共交通的發(fā)展和私家車數量上升,自行車逐漸成為邊緣化的交通工具,直接影響到自行車制造業(yè)也隨之低迷。上海鳳凰在其去年年報中就表示,目前國內的自行車市場始終徘徊在低增速之中,自行車行業(yè)難有大的起色。不過隨著今年下半年共享單車在國內各大城市的興起,一下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城市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五顏六色、款式不一的共享單車。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不完全統(tǒng)計,在短時間內,以摩拜單車、OFO、1步單車等為典型代表的幾十家公司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共享單車成為繼網約車之后的另一個新興領域。摩拜和OFO都已完成C輪融資。在A股市場,共享單車概念股——深中華A、信隆健康、中路股份和上海鳳凰近期表現搶眼。上海鳳凰12月19日創(chuàng)出46.08元的歷史新高,按收盤價計,12月1日~19日其上漲52.54%;深中華A和中路股份12月份以來漲幅已超過20%和9%;信隆健康不到20天的漲幅也超過10%。受益于共享單車,自行車制造業(yè)是否迎來了“春天”呢?
●信隆健康牽手摩拜單車
專注于自行車零配件制造的上市公司信隆健康12月19日午間發(fā)布了《2016年12月16日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公司就與摩拜單車合作的一系列問題回答了投資者的提問,記錄表中寫道,“共享單車逐漸成型,后續(xù)需求量有望看好,但這取決于摩拜在我司的下單量。”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于12月19日下午以投資者身份致電信隆健康,公司董秘陳麗秋告訴記者,目前市面上每一家共享單車品牌所使用的車款是不同的,例如從北京大學校園發(fā)展而來的OFO,使用的單車基本就是原來使用的類型。然而因為信隆健康致力于中高端自行車的生產,所以并沒有與OFO合作。陳麗秋還表示,摩拜的自行車是由摩拜特別設計的,所使用的材料都是鋁制的材料,也跟信隆健康原有的設備和技術是相契合的,所以才促成了兩家企業(yè)的合作。
記者注意到,目前摩拜單車已經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和成都投放有單車,摩拜單車CEO陳曉峰此前還表示計劃在每個城市投放10萬輛單車。但當被問到摩拜下了多少輛單車的訂單時,陳麗秋表示并不清楚具體數字,但稱摩拜希望在短時間內覆蓋到全國的多個城市,所以他們的需求是很快速的。此外,要建立一個合適的產能,包括設備、模具等等都是需要時間的。
“現在是我們生產多少,摩拜就拿多少,不在于摩拜給我們下多大的訂單。”陳麗秋說道,“現階段供應摩拜單車的大概有四家(廠商)左右,誰的產能大,誰的訂單就多。”
●倒逼傳統(tǒng)單車商轉型升級
帶著對共享單車的諸多興趣,《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1步單車聯合創(chuàng)始人林袁進行了采訪。共享單車的興起,林袁認為對自行車制造商在短期內不會有太大的沖擊,但如果共享單車都像現階段這樣增長或擴散的話,對制造商長期的影響會是比較大的。
林袁告訴記者,目前共享單車分為兩個‘流派’,一個是從高端往低端走,另一個是從低端往高端走,每家公司都在找一個平衡點。第一,共享單車要符合城市人使用公共交通的屬性;第二,共享單車的質量至少要保證三年以上,還要有一定的舒適度,能讓不同身高的人都可以騎行,所以說目前大部分的共享單車都是“U型”的構造,而不會使用公路或者山地自行車的款式。
“因為大量的訂單會迫使很多的廠家進行升級換代,之前自行車行業(yè)內有很多廠家在生產自行車,但是市場沒有這么大的需求,而且自行車制造業(yè)的利潤也比較低。另一方面,共享單車的出現對制造商原有民用自行車的生產必定會有影響,這也將促使自行車制造商從生產能耗、成本和工業(yè)設計等問題上下功夫——其實很多的共享單車品牌目前所擁有的自行車都不是他們想要的樣式,大家都還在不斷摸索和調整。”
當被問到共享單車的興起是否會倒逼目前的自行車制造業(yè)進行調整時,林袁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一旦涉及到共享單車外形的更改,那么目前已經接單的制造商便會做出不同程度的調整。誰能適應這種調整,那么該制造商就會在這一輪的共享單車熱潮中拿到更多的訂單,其他的制造商則會加速產量下滑。
“對于自行車制造業(yè)來說,目前是一邊在接手來自共享單車品牌看似很大的訂單,制造商現有的制造能力不能100%的滿足,那么總利潤就要攤?。灰贿叡旧碓械淖孕熊囉譄o法完成銷售。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講,共享單車的出現是在倒逼一些企業(yè)做出轉型和調整——誰能最快地調整過來,誰就能獲得持續(xù)的訂單。另一方面,倒逼制造商也將從整體上推動自行車行業(yè)往一個更高的水平去發(fā)展。”林袁補充道。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