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虎综合网,老子影院午夜伦不卡国语,色花影院,五月婷婷丁香六月,成人激情视频网,动漫av网站免费观看,国产午夜亚洲精品一级在线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王健飛:共享充電寶是下一個風口?可能根本就等不來風

每日經濟新聞 2017-04-18 00:19:56

王健飛

共享單車之后又一個謎之共享經濟火了——共享充電寶。你一定有很多疑問,充電寶怎么共享?這東西怎么掙錢?資本為什么會投這個?

共享充電寶主要有“小電”、“來電”、“街電”等品牌。騰訊投資共享充電寶還可以理解,畢竟今年1月后,騰訊已經不是第一次以投資的方式拉線下企業(yè)進小程序生態(tài)了。但其他投資機構跟著一起吹泡泡,就不那么說得通了,因為共享充電寶不是新生意,而是個已經被驗證過的“污點模式”。

到底什么是共享充電寶?以這兩天在朋友圈瘋狂刷屏的共享充電寶“小電”為例,其實就是一個設在商戶里、用戶不可借走的充電站。這種手機充電站其實并不是什么新鮮事物,早在2013年,北京各大商場的出入口就已經存在投幣的公共手機充電站。在之后的一年里,隨著“互聯網思維”的升級,這些充電站迅速從收費轉向免費,并將盈利模式從向用戶收費改為充電時往用戶手機里安裝流氓軟件。

2015年開始各都市報和自媒體陸續(xù)對手機免費充電站強制索要手機權限和安裝軟件提出質疑。為什么即便是被媒體多次曝光,手機充電站還是要義無反顧地走免費的道路?因為向用戶收費不賺錢啊……

付費的手機充電站1元/小時已經非常不得了,現實情況中充滿一個手機確實要1個小時以上。但沒有人會真的在手機充電站把電充滿,也沒有人會為了幾十分鐘的應急而付出更多的錢。

手機充電站在付費方式上也存在問題,前些年投幣式的付費率低,因為本來大家出門在外手機沒電就是個低頻事件,而在手機沒電后又必須充電且身上還恰巧有硬幣就是個低頻中的低頻。有了支付寶和微信掃碼之后,付費率高了一些,但不少用戶會面對“我手機都沒電了,怎么用手機支付”的尷尬。

而免費給用戶充電,強制要求安裝App則賺得更多——現在App推廣成本高,隨便一個App獲客成本都在30元以上。先給用戶5分鐘免費充電開機,然后要求必須安裝3個App才能繼續(xù)充電,相當于把客單價提升到了90元以上。

從歷史發(fā)展路徑來看,這是個低頻高單價的污點生意,絕非這一輪共享充電寶企業(yè)在融資宣傳時所說的“大眾沒看到的流量”。

這一輪的共享充電寶與手機充電站并不是沒有區(qū)別,幾年過去了他們朝著兩種方向去進化:一種以“小電”為代表——依然是不可移動的充電站,但比機柜式更小,與本地商戶結合,滿足客人需求。另一種以“來電”、“街電”為代表——像自動售貨機一樣吐出一個真的充電寶,讓用戶可以隨意帶走。

然而,這兩種場景都經不起推敲。“小電”的問題是,我為了充電坐進了一家咖啡廳,然后咖啡廳服務員告訴我除了坐在這里要點餐之外,充電還要另付費下單,恐怕我扭頭就得走。而且就算真的有緊急情況需要充電,我也不想因為手機充電而被一直束縛在一個商家里,這失去了充電寶移動充電的靈活性。

此外,考慮到裝修風格桌面式的充電設備并不適合所有娛樂場所,而且餐廳水吧的翻臺率和充電設備的使用概率互斥。這與“小電”對外宣傳的想做線下流量生意剛好背道而馳。“來電”、“街電”的問題更直接一些——共享單車都丟成這樣了,充電寶這么小巧的東西怕是一星期丟一機柜吧。

所以前些年那些免費的手機充電站其實是一種“正確”的進化思路,它正像是那些在雨天的地鐵門口賣傘的商戶一樣。你明知道他手里的傘質量次,價格高,緊急的時候該買還得買。

這也是為什么即便被媒體轟炸了那么多輪,傳統(tǒng)的免費手機充電站依然我行我素地往用戶手機里強裝App,而用戶也像是不在意一樣地繼續(xù)使用它們。但這種商業(yè)模式是違法且傷害用戶的,很難說哪一天就有個部門跳出來嚴管一下。

這一點,“來電”和“街電”比“小電”想的更明白一些,與“小電”不同,“來電”和“街電”的母公司都是充電寶生產廠。它們租借充電寶的前提都是你交了押金或用信用分抵押——你不還沒有關系,就當賣你了。

在每個家庭都閑置2~3個充電寶的情況下,“來電”和“街電”其實為自己生產的充電寶找了個新的銷售模式——違約的越多,賺得越多。

現在關注商家感興趣的另外一個問題:什么是流量生意?說白了就是廣泛、高頻、剛需。

因為我們都遇到過出門在外忘記帶充電寶手機沒電的窘境,所以本能地會認為充電寶是個流量生意。

但其實你再仔細回想一下,這樣的情景一年會發(fā)生幾次?能和你出門想騎車的次數比嗎?再想想看,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你隨身攜帶一個充電寶麻煩嗎?

恐怕大多數人只要出門有一次遇到手機沒電就會想著在包里常備一塊充電寶了。充電寶也用盡了怎么辦?一塊解決不了,下次就帶兩塊。

上文已經講過了在使用體驗上,自己帶一塊充電寶絕對比你電量紅血的時候還要開著定位滿街找共享充電寶要好得多。

而且與共享單車不同的是,用戶不可能隨身攜帶一輛自行車,但隨身攜帶一個充電寶只需要包包重上幾百克。更重要的是,用戶購買、擁有、攜帶充電寶,絕不止是為了充電,而更多的是為了安全感。

從本質上說,充電寶是一種滿足人們安全需求的產品,一塊滿電的充電寶放在包里可能一兩個月都用不到。但用到的那一天,就是它一直存在的原因。公共場所提供的充電服務,不管以什么形態(tài)出現,都更像是一種錦上添花的應急措施,而并不能滿足這種安全感需求。

“我把機器鋪的足夠多,每個商場都有我們的充電寶,能不能讓用戶放心地從包里拿掉那幾百克?”答案是:不能。

不帶充電寶就像是一種賭博,而且賠率很低。賭贏了,用戶只是包里輕了幾百克,賭輸了用戶可能錯過一個重要的微信或電話。而且賭能不能找到共享充電寶和賭能不能找到一家可充電的咖啡廳,至少在現階段勝率應該差不多。

賭輸一次,就足以讓人把私有的充電寶裝回包里,而更多的人可能是壓根就不想冒這個平白無故的風險。

而且,私有充電寶的使用場景只局限于繁華商業(yè)區(qū)。出門旅游、出差等不確定情境下,攜帶充電寶的必要性顯著提升,這些區(qū)域共享充電寶更難以覆蓋。而共享充電寶覆蓋較好的商業(yè)區(qū)范圍內,用戶離開電源線的時間大多不超過8小時。

這個續(xù)航水平,智能手機廠商努一努力還是能做到的,怎么都不會淪落到需要“每星期都去借充電寶”的地步。

不管怎么看,共享充電寶都不會是下一個風口。共享充電寶的這一輪融資甚至已經不能用跟風來理解,簡直是被資本平地起風吹起來的。

共享專車是個好生意,被資本吹得太大了,回落一點總歸是不錯的。共享單車是個好主意,但不是個好生意,可能永遠都找不到好的盈利模式。共享充電寶連個好主意都算不上,甚至讓人懷疑,投這些企業(yè)的投資人到底用不用充電寶?

好像冠上“共享”兩個字,一切解釋不通的商業(yè)邏輯就瞬間化為神奇風口了。共享經濟就是這么被玩得一屆不如一屆的。

(作者為財經專欄作家、品玩PingWest特約觀察員,本文轉載自公眾號ID:wepingwest)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