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 2018-01-04 11:30:24
2018年首個交易日,互聯網中概股繼續(xù)延續(xù)了2017年的搶眼勢頭。專業(yè)機構眼中,2018年該如何布局互聯網中概股呢?
作為2017年最搶眼的投資品種之一,互聯網中概股在2018年的首個交易日再度集體飆升,港股市場上的騰訊控股、瑞聲科技等科技股龍頭,也在開年首日延續(xù)了2017年的強勁表現。
多家機構認為,伴隨中國科技力量的全面崛起,以阿里巴巴和騰訊控股為代表的一批世界級科技企業(yè),已經站上未來經濟發(fā)展的風口,這些具有持續(xù)發(fā)展?jié)摿Φ?ldquo;核心資產”,已經成為公募基金全球布局的重要標的。
美東時間周二,在美上市的互聯網中概股集體飆升。其中,人人網股價大漲近20%,汽車之家上漲10.81%,微博、迅雷、新浪和阿里巴巴分別上漲9.39%、9.16%、8.09%、6.51%。無獨有偶,港股市場上以比亞迪電子、瑞聲科技、騰訊控股為代表的龍頭科技股,在新年首個交易日也分別大漲10.1%、7.46%和2.9%。
對此,鵬華基金國際業(yè)務部總經理尤柏年表示,近年來,互聯網板塊每年都是獲利最大的板塊之一,因此容易受到年底機構獲利了結的影響,形成了特有的冬季打折現象。美國具有代表性的互聯網指數,納斯達克互聯網指數在年底都會出現一定的調整。隨著圣誕假期結束,市場交易重新活躍以及互聯網行業(yè)的業(yè)績陸續(xù)公布,互聯網指數又會逐步回升。而港股市場也是如此,騰訊在2015年底、2016年底和2017年底的股價分別為133港元、179港元和365港元,但2018年開年已經站上420港元。
實際上,從2016年以來,機構資金就開始不斷買入上述互聯網巨頭,騰訊控股、阿里巴巴、百度、京東、好未來等成為多只QDII基金的重倉股。受益于去年互聯網中概股的上漲浪潮,重倉相關個股的QDII基金已經賺得“盆滿缽滿”。
WIND資訊數據顯示,2017年收益率在40%以上的QDII基金共有10只。其中,排名前三位的華寶海外中國成長混合、易方達中證海外中國互聯網50、交銀中證海外中國互聯網指數基金,分別上漲54.93%、49.82%和48.77%。
雖然這些個股在2017年11、12月經歷了一波顯著調整,但多位受訪基金經理均堅定看好其投資價值,表示并沒有過多的調整持倉。“目前的重倉股不會有太大改變,我的前五大持倉中有三只TMT,一只消費升級和一只金融,合計占比在40% 左右,未來的投資還是以前十大重倉股為主。”滬上一位資深滬港深基金經理對記者表示。
展望未來,多位基金經理均認為,在業(yè)績穩(wěn)定增長及行業(yè)“強者恒強”格局的助力下,無論是港股還是美股市場上的科技股熱潮都將在今年得以延續(xù)。從更長的時間跨度來看,伴隨中國科技力量的全面崛起,以阿里巴巴和騰訊控股為代表的一批世界級科技企業(yè)已經站上未來經濟發(fā)展的風口,而這些具有持續(xù)發(fā)展?jié)摿Φ?ldquo;核心資產”,已經成為機構眼中不可忽視的重要投資方向。
“雖然估值已經高企,但由于增長前景持續(xù),加上科技行業(yè)會呈現贏家通吃的格局,預計龍頭互聯網中概股仍會繼續(xù)保持升勢。” 中國金洋資產管理董事總經理郭家耀表示。
在尤柏年看來,2018年互聯網板塊的結構性機會眾多、板塊催化劑豐富,其中蘊含著五大機會,一是流量變現;二是游戲,騰訊、網易、金山等游戲廠商儲備豐富;三是視頻直播;四是電子商務向傳統(tǒng)零售滲透,搶占更多市場份額,整個零售行業(yè)的集中度進一步提高;五是港股制度對于互聯網公司更加友好。
談及科技股的長期投資邏輯,恒生前?;饘敉顿Y部投資經理鄭棟認為主要有幾點原因。首先,科技進步是中國未來十年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得到了國家政策的支持,科技股的投資具備大時代意義。其次,高科技行業(yè)經過前一段時間的發(fā)展,市場格局逐步清晰,強者恒強趨勢逐漸明朗,上市龍頭企業(yè)的價值進一步體現。另外,科技股,特別是手機產業(yè)鏈公司股票,在2017年末調整明顯,加上2018年估值切換,目前估值水平已回到合理位置。
在業(yè)內人士看來,阿里巴巴、騰訊控股等科技龍頭企業(yè)站上世界舞臺,受到全球投資者追逐,只是近年來中國核心資產崛起的一個縮影,未來在5G、人工智能、軍工、高端制造等領域,還將有更多中國企業(yè)加入這一陣營。
興業(yè)證券發(fā)布研報稱,隨著核心資產的競爭力和盈利能力的提升,將從中資投資者對中國內地資產有信心,演變到未來越來越多的外資投資者對中國內地資產有信心。在投資策略上,可以牢牢把握行情的基本面驅動屬性,耐心布局性價比好、且有核心競爭力的“核心資產”。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