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虎综合网,老子影院午夜伦不卡国语,色花影院,五月婷婷丁香六月,成人激情视频网,动漫av网站免费观看,国产午夜亚洲精品一级在线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上海檢察機關:利用互聯(lián)網實施金融犯罪上升 去年共受理1065件非吸案

每日經濟新聞 2019-09-09 16:55:59

每經記者 謝婧    每經實習編輯 劉野    

近日,上海檢察機關發(fā)布《2018年金融檢察情況通報》(以下簡稱《通報》)?!锻▓蟆穼?018年上海檢察機關辦理的金融犯罪案件進行分析研究,并提出懲治和預防金融犯罪的對策。

《通報》顯示,與2017年相比,2018年案件量和涉案人數略有上升。其中,非法集資類案件數量再創(chuàng)新高,上海市檢察機關受理非法吸收公共存款案1065件,集資詐騙案件75件,共占67.54%。信用卡詐騙案件數量持續(xù)下降。


圖片來源:攝圖網

2018年上海檢察機關受理1065件非吸案

《通報》顯示,2018年,上海市檢察機關共受理金融犯罪審查逮捕案件1364件2089人,批準逮捕1738人。受理金融犯罪審查起訴案件1688件3141人,共涉及七類26個罪名,包括金融詐騙類犯罪457件544人,破壞金融管理秩序類犯罪1173件2439人,妨害對公司、企業(yè)管理秩序類犯罪2件6人,擾亂市場秩序類犯罪25件115人,金融從業(yè)人員犯罪31件37人。

數據顯示,與2017年相比,2018年案件量和涉案人數略有上升。其中,非法集資類案件數量再創(chuàng)新高,上海市檢察機關受理非法吸收公共存款案1065件,集資詐騙案件75件,共占67.54%。信用卡詐騙案件數量持續(xù)下降。

此外,《通報》中還提到金融犯罪案件的特點,其中提到:

網絡借貸平臺實施非法集資案件集中“爆雷”。以網絡平臺實施非法集資,信息傳播速度更快,覆蓋范圍更大,涉及投資人更多更分散,涉案金額更大,資金匯集轉移隱匿更迅速,行為手段更具欺詐性,投資人辨識更加困難。

而網絡借貸平臺實施非法集資案件主要體現在以下四方面:

一是利用身份造假或不實宣傳誘騙投資人。不法分子通過代持、合作、交易所掛牌等方式,有意利用國有單位等為其信用背書。

二是制造更加復雜的運營模式。發(fā)案的網絡借貸平臺嚴重偏離網絡借貸平臺原應堅守的信息中介定位,多采取自融或變相自融、先借后貸等方式向社會公眾募集大量資金。另有平臺以購買服務或商品后返利等不同手法詐騙。

三是多數“爆雷”平臺資金歸集至平臺控制人自用或投入關聯(lián)企業(yè)。案件反映出,平臺控制人采取不同手法歸集、控制投資人的資金,包括直接進入平臺控制人賬戶,或者利用其親屬朋友、平臺員工注冊大量企業(yè)、個人賬戶,用于歸集資金。存管銀行很難對平臺發(fā)布的借款標的真實性和借款公司與平臺公司的關聯(lián)性進行審核,平臺表面合規(guī)但實質系自融。

四是P2P平臺“殼價值”成為新的犯罪牟利點,犯罪手法極易傳播引發(fā)雪球效應。P2P平臺控制人在利用平臺非法募集公眾資金后又以高利將其轉讓,平臺殼價值本身成為新的犯罪牟利點,同時使犯罪手法快速傳播。

從六方面對防范金融犯罪提出對策建議

上海檢察機關指出,金融犯罪的特點還包括:利用互聯(lián)網實施的金融犯罪活動呈上升趨勢,一是傳統(tǒng)侵財類犯罪的手法“互聯(lián)網化”。不法分子通過非法獲取相關賬戶密碼從而盜取他人支付寶、微信賬戶資金,或通過替換商家的微信、支付寶收款二維碼,實施盜竊、詐騙等財產型犯罪。二是針對互聯(lián)網金融業(yè)務品種異化出新的違法犯罪“樣態(tài)”。

值得注意的是,《通報》中還提到,金融從業(yè)人員共同犯罪乃至“窩案”現象頻發(fā)。2018年31件金融從業(yè)人員犯罪案件中,共同犯罪多達10件,占總數的32.26%,金融從業(yè)人員“內內勾結”或與社會人員“內外勾結”作案突出。

對此,《通報》從六個方面提出對策建議:一是積極完善金融法律體系,及時、有效回應設立科創(chuàng)板并試點注冊制等金融市場重大創(chuàng)新發(fā)展。二是完善現代金融監(jiān)管體系,守住金融安全底線。三是強化法治教育引導,保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四是完善司法工作機制,精準打擊金融犯罪。五是強化中介服務機構職能,嚴格追究怠于履職的法律責任。六是加強打擊金融犯罪的司法合作,推動自貿區(qū)檢察工作創(chuàng)新發(fā)展。

上海明倫律師事務所王智斌律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表示:“互聯(lián)網金融實實在在地激發(fā)了經濟活力,但另一方面,通過網絡平臺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集資詐騙的案件也呈增多之勢。普通老百姓一定要對收益率超過8%以上的各類項目、產品保持足夠的警惕,在發(fā)現遭遇騙局后,應第一時間梳理和保存相關證據,并及時向警方報案。”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