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10-21 23:01:40
據人社部介紹,截至今年9月底,全國基本養(yǎng)老、失業(yè)、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為9.56億人、2.03億人、2.5億人,三項社會保險基金累計結余6.72萬億元。自今年5月1日降費綜合方案實施以后,所有省份今年都調整了繳費基數上下限標準,人社部預計,全年降費有望超過3800億元。
每經記者 李彪 每經編輯 陳旭
10月21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召開2019年三季度例行新聞發(fā)布會。新聞發(fā)言人盧愛紅在發(fā)布會上介紹,隨著調整繳費基數政策逐步落實到位,政策減負效果進一步增強,截至今年9月底,三項社會保險基金累計結余6.72萬億元。
今年以來,雖然國家大力推進社保降費政策,但三項社會保險基金的總收入仍大于總支出。
人社部介紹,截至9月底,已有18個?。▍^(qū)、市)政府與社保基金簽署基本養(yǎng)老保險基金委托投資合同,合同總金額9660億元,其中7992億元資金已經到賬并開始投資。
圖片來源:新華社
據人社部介紹,截至9月底,全國基本養(yǎng)老、失業(yè)、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為9.56億人、2.03億人、2.5億人,較去年底分別增加1323萬人、642萬人、1136萬人。三項社會保險基金總收入4.17萬億元,同比增長6.3%,總支出3.91萬億元,同比增長13.1%。截至9月底,三項社會保險基金累計結余6.72萬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三項社會保險基金的總支出同比增長幅度明顯高于總收入的同比增長幅度。對比上一年的數據來看,2018年三項社會保險基金的總收入和總支出的同比增長比例分別為:17.5%和17.2%。
一位業(yè)內專家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之所以出現了三項社會保險基金同比增長比例上的差異,主要還是由于降低社保費率帶來的征繳收入增長放緩所致。
今年以來,降低社會保險費率工作取得積極成效。1~9月,全國企業(yè)職工基本養(yǎng)老保險、失業(yè)保險、工傷保險減費2725.27億元,其中5~9月執(zhí)行綜合方案減費2199.54億元,企業(yè)負擔進一步減輕。
盧愛紅指出,隨著調整繳費基數政策逐步落實到位,政策減負效果還會進一步增強。
人社部養(yǎng)老保險司司長聶明雋介紹,今年5月1日降費綜合方案實施以后,各項工作進展順利,地方實施也比較到位。所有養(yǎng)老保險單位費率高于16%的省份都已經降到16%,低于16%的少數幾個省份,今年不做調整,以后逐步過渡到位;所有省份今年都調整了繳費基數上下限標準。從今年9月各地公布的繳費基數情況看,絕大部分省份繳費基數都有一定降幅,一般降幅在10%左右,高的能達到15.5%。
聶明雋表示,所有省份都繼續(xù)階段性降低失業(yè)保險費率,絕大部分省份都階段性降低了工傷保險費率。與此同時,有關部門還統一了以個人身份參保的繳費政策,降低了繳費門檻,保持了征繳方式穩(wěn)定。
對于社保降費實施的效果,聶明雋認為,可以用三句話來概括:企業(yè)降成本、市場增活力、個人得實惠。
在企業(yè)降成本上,截至9月底,企業(yè)養(yǎng)老保險、失業(yè)保險、工傷保險減費總額2725億元,其中9月份一個月減費477億元,很多企業(yè)有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年初預計全年降費在3100億元左右,從現在的情況看,估計應該超過3800億元。”聶明雋說。
在市場增活力上,主要體現在全國的費率差異明顯縮?。焊哂?6%的已經降至16%,低于16%的逐步過渡到位,更加公平的市場競爭環(huán)境逐步形成。同時,繳費負擔的減輕有利于激活微觀主體和市場的活力。比如,有的企業(yè)將降費減少的繳費用于發(fā)展生產,有的企業(yè)用于設立創(chuàng)新基金,激發(fā)了創(chuàng)新活力。
在個人得實惠上,一方面,很多企業(yè)將降費減少的繳費或用于增加參保人員福利,或用于增加員工培訓,或用于建立企業(yè)年金。這既保持了就業(yè)穩(wěn)定,也增強了企業(yè)凝聚力。另一方面,個人繳費的門檻降低,企業(yè)和職工、個體工商戶和靈活就業(yè)人員參保繳費的積極性普遍提高,形成了良性循環(huán)。
在降低社保費率的同時,公眾也極為關心養(yǎng)老保險基金的投資運營情況,即如何讓養(yǎng)老錢保值增值。
對此人社部介紹,基金投資運營和監(jiān)督管理工作正穩(wěn)步推進。截至9月底,已有18個省(區(qū)、市)政府與社保基金會簽署基本養(yǎng)老保險基金委托投資合同,合同總金額9660億元,其中7992億元資金已經到賬并開始投資。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