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12-18 23:24:41
每經記者 黃辛旭 每經編輯 段思瑤
“車市寒冬”不絕于耳,自主車企的感受更深。數據顯示,11月,自主品牌銷量繼續(xù)下滑至約80.6萬輛,同比下降11.4%;前11個月,自主品牌累計銷量約為747.8萬輛,同比下滑16.9%。寒潮起伏,自主品牌兩極分化之勢不斷加劇。在自主品牌頭部陣營中,11月吉利汽車憑借14.3萬輛的銷售成績穩(wěn)坐自主陣營當月銷量冠軍之位,并在今年首次沖進國內車企月度銷量排行榜前三位。
有人歡喜有人憂。與吉利汽車等自主頭部企業(yè)相比,力帆股份、海馬汽車等車企的聲量在逐漸隱沒。新一輪淘汰賽的序幕已經拉開。
吉利沖進國內車企前三
今年前11個月,吉利累計銷量約為123.2萬輛,完成年銷量目標的91%。由此來看,吉利汽車完成今年銷量目標已是大概率事件。值得一提的是,11月吉利汽車首次進入到國內車企銷量前三強,排在吉利前面的第一、二名分別為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
今年以來,吉利汽車將新一輪戰(zhàn)略調整的核心定位從高速發(fā)展向高質量發(fā)展轉變。戰(zhàn)略調整帶來了銷量上漲,吉利汽車11月銷量約為14.3萬輛,有6款車型月銷破萬。銷量之外,塑造品牌是自主車企目前的重要任務之一。前不久,吉利汽車曾做了一系列“向上馬拉松”的營銷活動,也顯示了其品牌向上的迫切。
同樣在追求品牌向上的還有上汽乘用車。“做品牌關鍵是考慮聚焦怎樣的人群,拿出怎樣的產品和服務。消費者為品牌買單的不只是物質,更是精神和氣質。”上汽集團乘用車公司副總經理俞經民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說。
11月,上汽乘用車旗下榮威品牌累計銷量約為3.8萬輛,其中榮威RX5、榮威RX5MAX、榮威i5三款車型月銷均破萬;名爵品牌銷量約為2.8萬輛,同比增長12%。
長安靠SUV走出低谷
11月,長安汽車也交出了不錯的成績單。其中,長安自主銷量約13.5萬輛,同比增18.1%。
長安汽車銷量增長,得益于旗下SUV板塊。2019年是長安汽車SUV產品的更新大年,全新CS15、CS75、CS95、CS85 COUPLE陸續(xù)上市。特別是長安剛剛推出的全新CS75系列,11月銷量為2.7萬輛,在當月國內SUV 銷量排名中僅次于排名第一的哈弗H6。
同樣憑借SUV征戰(zhàn)市場的還有長城汽車。11月,長城汽車SUV車型合計銷量約為9.4萬輛,占其11月總銷量的81.7%。
哈弗SUV家族在11月銷量為8.3萬輛,有三款SUV月銷量破萬。其中,“銷量擔當”哈弗H6當月銷量約為4.2萬輛,在11月國內SUV銷量排名中位列第一名;入門級車型哈弗M6銷量約為1.6萬輛,同比增長12.7%;主走年輕化路線的哈弗F7銷量約為1.4萬輛。
此外,WEY品牌在11月銷量約為1萬輛,三款SUV車型VV5、VV6、VV7當月銷量分別為3083輛、5307輛和2060輛。前11個月,WEY品牌合計銷量約為9萬輛。
在SUV板塊的拉動下,長城汽車前11個月累計銷量約為95.4萬輛,同比增長3.8%。目前,長城汽車已完成2019年銷量目標的89.2%。
眼下,長安汽車和長城汽車都意識到僅憑SUV板塊的銷量增長并非長久之計,雙方更注重未來市場的長遠布局。目前長安汽車已開啟第三次創(chuàng)業(yè),主要思路為加強布局電動智能網聯,并在品牌上以“V標”為核心做加法。長城汽車也在11月宣布與寶馬集團合資的光束汽車項目在江蘇省張家港市正式啟動,開始在新的細分市場發(fā)力。
力帆銷量再下滑
頭部自主車企越戰(zhàn)越勇,被市場邊緣化的自主品牌卻仍未走出困境。乘聯會數據顯示,眾泰汽車11月銷量為2992輛,同比下滑83.4%;前11個月累計銷量約為14.8萬輛,同比下滑33.3%。
銷量下滑加劇眾泰汽車經營困境。財務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其營業(yè)收入為54.01億元,較去年同期下滑59.59%,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7.59億元,較去年同期下滑283.02%。
陷入危機的不止眾泰。作為一家老牌自主車企,力帆汽車近年銷量上節(jié)節(jié)敗退。11月,力帆乘用車銷量為514輛,其中傳統(tǒng)乘用車僅為73輛,同比下滑98.6%;新能源汽車為441輛,同比下滑67.7%。今年前11個月,力帆乘用車累計銷量約為2.5萬輛。
賣房保殼的海馬汽車情況也不容樂觀。11月,海馬汽車銷量為2364輛,同比下滑10.2%;前11個月累計銷量約為2.6萬輛,同比下滑58.9%。
面對尚未回暖的國內車市,力帆、海馬等自主車企如何走出低谷,重塑品牌,市場留給它們的時間已經不多。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