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12-30 15:30:47
安我基因CEO吳健表示,公司希望能把場景更聚焦一些,比如在母嬰場景中,從兒童過敏、兒童營養(yǎng)、身高等方面切入,或者從媽媽的習慣性流產問題、妊娠糖尿病篩查、產后抑郁等具體方面切入,想去找到很小、很具體的檢測點,來引發(fā)消費者對這類基因檢測產品的理解。
每經記者 張瀟尹 每經編輯 張海妮
安我基因CEO吳健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299元測祖源”、“499元測智商”……隨著消費級基因產品的大幅降價,基因檢測的應用逐漸日?;?。
不過,目前市面上的消費基因檢測產品以興趣類產品居多,當新鮮感褪去后,消費者還會為此買單嗎?《消費基因檢測行業(yè)白皮書(2019)》顯示,國內涉及消費基因檢測業(yè)務的企業(yè)數(shù)量約為130家,那么國內消費基因檢測行業(yè)呈現(xiàn)何種競爭格局?
對此,安我基因CEO吳健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專訪時表示,目前國內消費基因檢測產品同質化嚴重,各家公司應重視對應用場景的探索。
NBD:目前來看,國內消費基因檢測產品的市場滲透率還很低,大多數(shù)消費者缺乏基因檢測意識,在您看來,消費基因檢測公司是否面臨用戶教育的難題?
吳?。?/strong>我們知道,國內消費基因檢測市場剛起步不久,但美國的消費基因檢測市場已經進入發(fā)展期。我們注意到,美國很多公司主打的產品是圍繞“溯源”展開的,因為“溯源”在美國這樣的移民國家有較大需求,消費者通過基因檢測去溯源,去找親緣血脈,這是一個比較明確的場景。所以從這點上看,我們會發(fā)現(xiàn)消費基因檢測公司賣的不僅是一個基因檢測產品,而是諸如“溯源”這樣的場景。換句話說,基因檢測技術本身不是產品,消費基因檢測公司要做的是把技術轉化成某種具體的場景,然后在這個具體場景中去創(chuàng)造產品。
目前國內很多公司也在做與“溯源”有關的產品,但其實國內消費者對“溯源”的需求并不大,因此,我認為國內的公司在用戶教育上需要突破的難題是如何將技術場景化,基因檢測的技術應該要運用到什么場景?大家可能還沒有想清楚這個問題。
NBD:您剛剛提到了應用場景,相比醫(yī)療級的基因檢測,消費基因檢測偏娛樂性,例如祖源分析等場景往往是源于消費者的好奇心驅動,您認為消費基因檢測在場景應用上是否存在局限?
吳?。?/strong>我不認為要把消費基因檢測產品做成一個完全由興趣驅動的娛樂類產品,即使這類產品屬于消費級,但也必須要具備嚴肅性和科學性。我們希望能把場景更聚焦一些,比如在母嬰場景中,我們從兒童過敏、兒童營養(yǎng)、身高等方面切入,或者從媽媽的習慣性流產問題、妊娠糖尿病篩查、產后抑郁等具體方面切入,我們想去找到很小、很具體的檢測點,來引發(fā)消費者對這類基因檢測產品的理解。
我以兒童過敏舉個例子,當孩子第一次長濕疹的時候,媽媽如果去醫(yī)院,可能會面臨長時間排隊、孩子靜脈抽血疼痛等問題,這個時候如果有合適的基因檢測產品放在他們面前,可以更便捷地進行過敏源檢測,就能誘發(fā)他們的購買行為,而類似的場景并不少見。
NBD:當前國內主營消費基因檢測的公司有上百家,您如何看待目前國內消費基因檢測行業(yè)的競爭格局?
吳?。?/strong>有很多人說現(xiàn)在這個行業(yè)是藍海,因為國內的滲透率極低,但在這樣的藍海中,其實上百家公司的產品都存在同質化問題,大家生存得不好,所以又有人說“這個行業(yè)沒有市場,沒有商業(yè)價值”。
在我看來,消費基因檢測市場存在很大潛力,但如果這個行業(yè)中的從業(yè)人員總是想著去賣基因檢測產品,那一定不會有市場。我們要把基因檢測作為一種生物技術,要想清楚如何去應用這個技術,當我們把應用場景想明白了,基因檢測技術就會帶來很大的商業(yè)價值。但目前來看,基因檢測只是一種工具和手段,讓消費者明白問題所在,更重要的是,問題后面要跟著解決方案,現(xiàn)在大多行業(yè)公司把精力放在基因檢測產品本身,而不放在解決方案的打造上,我認為解決方案才是更核心的競爭力。
舉個例子,手機的芯片、汽車的發(fā)動機,它都是一種技術的體現(xiàn),很難單獨賣給消費者,消費者需要的是手機、汽車,手機和汽車就相當于一個整體的解決方案。所以基因檢測也一樣,不僅要告訴消費者檢測結果,更多的是要給他們一個伴隨式的解決方案。
NBD:數(shù)據積累是消費基因檢測公司的“護城河”,在數(shù)據積累和應用的過程中如何確保用戶的數(shù)據安全?
吳健:數(shù)據安全是基因檢測公司的生命線。以安我基因為例,我們會跟用戶簽隱私保密協(xié)議,同時在處理大量數(shù)據的時候,我們確保數(shù)據是脫敏的。除了用戶本人,任何人都沒有權限去看單個用戶的全鏈條數(shù)據,包括我們在進行數(shù)據分析的時候,也是將數(shù)據全部碎片化,通過提取數(shù)據標簽進行大數(shù)據分析,從而確保數(shù)據安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