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2-01 08:00:37
每經記者 陳利 每經編輯 魏文藝
| 2024年2月1日 星期四 |
NO.1 上海存量首套房貸利率下調基本完成
央行上??偛?月31日宣布,截至2023年底,上海地區(qū)存量首套房貸利率下調已基本完成。據(jù)人民銀行上??偛空{查統(tǒng)計研究部主任呂進中在新聞發(fā)布會上透露,已認定需調整利率的存量首套房貸余額達2692億元,涉及27.18萬筆貸款。目前,已調整的貸款余額和筆數(shù)占比均接近99.96%。此次利率下調幅度約為54個基點,預計每年為借款人節(jié)省利息支出約14.5億元。
點評:這一舉有助于提振消費信心,并可能提升房屋的銷售和交易。此外,對房企而言,這可能意味著購房負擔降低,進而有利于推動庫存去化,對市場形成正面影響。
NO.2 百強房企1月銷售總額同比降超三成
1月31日,中指院發(fā)布2024年1月中國房地產企業(yè)銷售業(yè)績排行榜。數(shù)據(jù)顯示,2024年1月,TOP100房企銷售總額為2815.3億元,同比下降33.3%,較去年同期降幅擴大1.6個百分點。其中,單月銷售額環(huán)比下降47.7%。銷售額超百億元房企7家,較去年同期減少6家;超50億元房企8家,較去年同期減少1家。TOP100房企權益銷售額為1911.4億元,權益銷售面積為1118.2萬平方米。
點評:這凸顯出房地產行業(yè)銷售的持續(xù)低迷狀態(tài),給相關房企帶來較大的經營壓力,可能迫使房企加速資產輪轉、降價銷售以及尋求更高效的成本控制。
NO.3 超10城官宣城中村改造專項借款落地
截至1月31日,納入城中村改造的52個城市中,已有廣州、南京、蘇州、成都、合肥、成都、西安、青島、石家莊、沈陽、濟南等11個城市獲得城中村改造專項借款,授信總金額達到約3200億元。其中,首批授信及審批額度超千億元級別的有廣州和成都兩個城市,分別為1426億元、1200億元。作為專項借款的主要資金來源,央行向政策性銀行投放的PSL(抵押補充貸款)將成為主要籌資渠道,此外中央預算內投資以及地方專項債也將成為城中村改造的重要資金補充。
點評:城中村改造項目一方面可能牽涉到搬遷補償、土地出讓和新房建設等一系列問題,對房企的資金、技術和管理能力都提出了較高要求;但另一方面,也為房企提供了大量發(fā)展機會和項目參與空間,有助于企業(yè)業(yè)績的提升和品牌影響力的增強。
NO.4 成都調整靈活就業(yè)人員繳存公積金政策
1月31日,《成都市靈活就業(yè)人員參加住房公積金制度試點管理辦法》修訂印發(fā),將于3月1日正式實施。此次修訂,主要涉及業(yè)務規(guī)范、區(qū)域共享和管理機制三方面15項內容。其中主要變化體現(xiàn)在:一是實現(xiàn)互認互貸,異地靈活繳存人來蓉購房,可向成都公積金中心申請異地貸款,享受同城待遇;二是其他城市的靈活繳存人到成都就業(yè),可將其繳存資金轉移至成都公積金中心,繳存時間可連續(xù)計算,提取、貸款權益可接續(xù);三是提取公積金的時限由存滿12個月縮短為6個月;四是將繳存對象年齡上限由65歲調整為60周歲;五是明確最低繳存金額為全市月最低工資標準乘以最低公積金繳存比例。
點評:該措施不僅有利于增強公積金政策的覆蓋面和靈活性,而且對穩(wěn)定和促進當?shù)胤康禺a市場具有正面作用。簡化流程和提高公積金使用效率,對于緩解個人購房資金壓力、激活市場需求具有實際意義,同時也能為本地房企帶來更加活躍的消費群體。
NO.5 世茂股份債務違約累計達114.51億元
1月31日,世茂股份發(fā)布公告稱,公司及子公司本月新增未能按期支付的公開市場債務為0.15億元,非公開市場的銀行和非銀金融機構債務為2.58億元。截至2024年1月31日,公司及子公司公開市場債務、非公開市場的銀行和非銀金融機構債務累計114.51億元未能按期支付。世茂股份表示,銷售大幅下滑和融資渠道受限是導致流動性緊張的主要原因。2023年銷售簽約額同比大幅下降,而融資渠道收窄的局面也未改觀。公司正在積極與債務相關金融機構協(xié)商解決方案,包括債務置換、調整本息兌付安排等。
點評:這反映了當前房地產企業(yè)面臨的融資難和償債壓力。銷售大幅下滑和融資渠道受限直接影響了企業(yè)的流動性,提高了違約風險。企業(yè)需要在提升產品競爭力、優(yōu)化財務結構和降低杠桿率上做出努力。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制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