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3-06 23:32:49
每經記者 王海慜 每經編輯 肖芮冬
最近,諾瓦星云(SZ301589,股價418.50元,市值214.94億元)這只2024年首個“超級大肉簽”讓不少中簽的投資者回味無窮,以首日收盤價計算,上市首日中一簽大賺12.86萬元。
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由于發(fā)行價較高,網上投資者放棄認購金額達到0.52億元。這也讓包銷的保薦機構民生證券撿到了大漏,投資收益可能上億元,或超過承銷保薦收入。
這樣的意外收獲,在2024年的市場環(huán)境下,對投行而言顯得較為重要。據統計,截至目前,2024年以來,多數券商投行的承銷保薦費收入同比都出現較大幅度的下滑,例如,中信證券首發(fā)承銷保薦費收入同比下滑了77%。
諾瓦星云的網上投資者放棄認購金額達到0.52億元,網下投資者放棄認購金額達到5.2萬元。根據安排,網上、網下投資者放棄認購股數全部由保薦機構民生證券包銷。 視覺中國圖
諾瓦星云發(fā)行市盈率22倍
近期上市的創(chuàng)業(yè)板新股諾瓦星云堪稱2024年首個“超級大肉簽”。不過,由于發(fā)行價高達126.89元/股,投資者中一簽需要繳款6.35萬元,對一些賬戶沒有及時補充足夠現金的投資者來說,有可能會錯失這次中簽機會。從諾瓦星云的發(fā)行結果公告來看,網上投資者放棄認購金額達到0.52億元。這樣的網上棄購規(guī)模近年來并不算低。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諾瓦星云發(fā)行的網下投資者也罕見地出現了棄購,棄購金額達到5.2萬元。根據安排,網上、網下投資者放棄認購股數全部由保薦機構民生證券包銷。
從諾瓦星云2月8日上市后的表現來看,棄購的中簽者可以說是追悔莫及。以2月8日收盤價計算,上市首日該股大漲202.62%,盤中最高漲幅接近230%。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這樣的市場表現讓參與包銷的保薦機構民生證券撿到了大漏,以首日收盤價計算,上市首日民生證券的投資收益達到1.05億元,甚至超過承銷保薦費收入(0.95億元)。
據Choice(東方財富旗下金融數據平臺)數據統計,A股歷史上首發(fā)包銷金額超過5000萬元的新股有57只(包括諾瓦星云),這57只新股上市首日的平均漲幅只有14.3%。其中,23只新股上市首日即破發(fā)。進一步來看,上市首日破發(fā)幅度超過20%的有8只。
從歷史數據來看,對保薦機構而言,發(fā)生大額包銷的風險系數往往較高。比如,近年來讓保薦機構大規(guī)模包銷的納芯微、華寶新能、萬潤新能、經緯恒潤-W、禾邁股份、中一科技等新股,上市首日表現喜憂參半。其中,萬潤新能4.6億元的包銷由于上市首日就大幅破發(fā),讓保薦機構苦不堪言。即使在上市首日沒有破發(fā),但基本也不會出現“大肉簽”。
相比之下,諾瓦星云的上述表現在近年來的大額包銷新股中堪稱罕見。事實上,從一些基本面信息來看,諾瓦星云在上市之前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肉簽相”。
首先,諾瓦星云22倍的發(fā)行市盈率相對較低(行業(yè)市盈率為26.8倍)。其次,諾瓦星云2023年的業(yè)績增速高達97%,近年來顯現出不錯的成長性。
另外,參與諾瓦星云上市發(fā)行的戰(zhàn)略投資者陣容堪稱“豪華”,有兩只社保基金組合、兩只基本養(yǎng)老保險組合、兩家保險投資機構。
上述信息在諾瓦星云網上申購之前就已經公開披露,棄購的中簽者如果能通過公開渠道關注到這些信息,也許就不會錯過這次吃到“大肉簽”的機會。
券商投行業(yè)務開年來不利
在2024年的市場環(huán)境下,上述因為包銷帶來的“意外收獲”,對以投行業(yè)務為主的民生證券而言頗具意義。如果算上諾瓦星云包銷帶來的投資收益,2024年以來民生證券首發(fā)承銷保薦收入,很有可能就已經超過了2023年同期。不過,對券商而言,這樣的機會可謂可遇而不可求。
據Choice數據統計,截至3月5日,2024年以來,多數券商投行的首發(fā)承銷保薦費收入,同比出現較大幅度下滑。其中,“三中一華”除了華泰聯合之外,其他3家頭部券商首發(fā)承銷保薦費收入均明顯下滑,中信證券首發(fā)承銷保薦費收入同比下滑77%,中金公司、中信建投的形勢也不容樂觀。
此外,2024年以來,海通證券、招商證券、國信證券、廣發(fā)證券等頭部券商,還沒有IPO(首次公開募股)項目落地。相比之下,一些中小券商憑借在北交所項目上的突破,在行業(yè)排名上甚至已經超過了頭部券商,但相關業(yè)務的可持續(xù)性也要打上問號。
某投行業(yè)務業(yè)內領先的券商投行部門相關負責人日前在一場公開活動中坦言,現在的監(jiān)管形勢沒有最嚴,只有更嚴。
在2月23日證監(jiān)會舉行的龍年首場新聞發(fā)布會上,對于媒體有關IPO審查的提問,證監(jiān)會首席風險官、發(fā)行司司長回應指出:“在發(fā)行上市監(jiān)管工作中,我們正在持續(xù)加強全鏈條把關,嚴審重罰財務造假、欺詐發(fā)行。我們也將大幅提高擬上市企業(yè)現場檢查比例,以上市公司質量的提升回應投資者的關切。”
據了解,監(jiān)管部門這番大幅提高現場檢查比例的表態(tài),引發(fā)了不少投行人士的關注。
上述投行部門相關負責人預計,未來IPO現場檢查比例或將從目前的15%大幅提高。從以往的案例來看,一旦擬IPO企業(yè)被現場檢查,那么通過率通常較低。現在資本市場的理念發(fā)生了變化,更側重保護投資者的利益,意味著未來IPO難度的提升,“2022年上市的公司數量有400多家,2023年有300多家。但從2023年‘8·27新政’以來,基本上一周發(fā)2家注冊批文,一周2家的話,一年50多周,也就是100家左右”。
他進一步指出,現在監(jiān)管部門對擬IPO企業(yè)除了強調創(chuàng)新性外,也很強調企業(yè)的成長性,“如果企業(yè)缺乏成長性就像‘小老樹’,那么現在這類企業(yè)撤材料的有很多”。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