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8-21 00:30:04
每經編輯 段煉
據央視新聞消息,當地時間8月20日 ,歐盟委員會向相關方披露了對從中國進口的純電動汽車征收最終反補貼稅的決定草案。
與歐盟委員會6月12日披露的對從中國進口的電池電動汽車(BEV)征收的臨時關稅水平相比,此次歐盟委員會對擬議稅率進行小幅調整。其中,比亞迪為17%,吉利為19.3%,上汽集團為36.3%,其他合作公司21.3%,其他所有非合作公司36.3%,決定對特斯拉作為中國出口商實施單獨關稅稅率,現階段定為9%。另外,歐盟委員會還決定不追溯征收反補貼稅。
歐盟委員會表示,相關方可以盡快向委員會服務部門請求聽證,并在10天內提供意見。隨后,在考慮了相關方的意見后,歐盟委員會將向成員國提交最終決定,成員國將根據歐盟委員會規(guī)則的審查程序進行投票(除非有多數票反對,否則委員會的提議將被采納)。最終措施必須在臨時關稅征收后4個月內實施。任何潛在措施的有效期為5年,可根據合理的請求和隨后的審查延長。
8月20日,商務部新聞發(fā)言人就歐盟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終裁披露答記者問。
問:8月20日,歐委會進行了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終裁披露,請問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答:中方多次指出,歐方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預設結論,在調查各環(huán)節(jié)的做法均違背其承諾的“客觀、公正、非歧視、透明”原則,也不符合世貿組織規(guī)則,是以“公平競爭”為名行“不公平競爭”之實。
在本案調查過程中,中國政府和中國業(yè)界通過提交答卷、書面評論、聽證會陳述意見等各種方式,提供了數萬頁的法律文件和證據材料,全面、深入地就歐方不合理、不合規(guī)做法進行抗辯,并指出歐方對中國電動汽車設限將擾亂包括歐盟在內的全球汽車產業(yè)鏈供應鏈穩(wěn)定,損害歐盟消費者利益,破壞歐盟自身綠色轉型和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合作的大局。
歐方此次公布的終裁披露并未充分吸納中方意見,仍堅持錯誤做法,裁出高額稅率,還利用抽樣區(qū)別對待中國不同類型企業(yè),扭曲調查結果。該終裁披露是基于歐方單方認定的“事實”,而非雙方共同認可的事實,中方對此堅決反對、高度關切。
6月底以來,中歐雙方基于事實和規(guī)則,就本案開展了十余輪技術磋商。中方一直本著最大誠意,致力于通過對話磋商與歐方妥善處理貿易爭端,希望歐方切實與中方相向而行,本著理性、務實的態(tài)度,加快探討妥善解決方案,用實際行動避免貿易摩擦升級。中方將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堅決捍衛(wèi)中國企業(yè)的正當權益。
編輯|段煉 蓋源源
校對|王月龍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央視新聞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